深情的呼唤

深情的呼唤 首 页 历 史 正信之众 查看内容

丁肇中

2021-4-12 22:50| 发布者: 朴实无华| 查看: 2088| 评论: 0

摘要: 丁肇中为了中国高能物理的发展,努力促进国际物理学界同中国物理学家合作。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实验物理的科研人才。

丁肇中

 

丁肇中(Samuel C.C.Ting),男,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城,祖籍是中国山东省日照市,实验物理学家。

 

1959年获美国密西根大学物理学学士和数学学士学位,1962年获得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,1965年发现反氘核;1967年测量电子半径,发现电子是没有体积的,半径小于10E-14厘米;1969年测量普通光和有质量的光(即矢量介子)之间的转变,证明高能量普通光可以变成矢量介子,同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;1975年当选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;1974年发现第4种夸克的束缚态—J粒子,因此贡献,1975年被美国政府授予洛仑兹奖,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奖;1977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;1979年发现胶子喷注;1989年确定三代中微子种类的数目只有三代;1994年起领导AMS实验在空间寻找反物质和暗物质,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。1998年在太空中首次发现氦-4和同位素氦-3的空间分布是不同的;2015年首次发现在太空中有大量高能正电子,这些正电子的来源很可能是暗物质碰撞所产生的。

 

丁肇中教授长期从事高能物理实验,精确检验量子电动力学、量子色动力学和电弱统一理论,寻找新粒子和新的物理现象,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。

 

 

 

主要成就

 

科研成就

 

科研综述

 

丁肇中教授长期从事高能物理实验,精确检验量子电动力学、量子色动力学和电弱统一理论,寻找新粒子和新的物理现象,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。

 

1、发现反氘原子核

 

2、跨越二十年的一系列实验,测试量子电动力学(Quantum Electrodynamics)之正确性,证实了电子,缈子(muon),及涛子(tau)为直径不超过10-16厘米的点粒子。

 

 

 

丁肇中

 

3. 精确测量矢量粒子之轻子衰变的相位及分支比,为夸克模型提供重要的证据。

 

4. 研究光子产生矢量介子之机制,并证实光子与矢量介子间的相似性。

 

5. 在CERN的ISR研究双缈子事例,测量矢量介子的Scaling性质及产生机制。

 

6. 发现胶子喷流。

 

7. 在正负电子对撞机PETRA上研究胶子的性质。

 

8. 精确测量缈子的电荷不对称,验证标准模型。

 

9. 在LEP对撞机研究Z与W粒子的性质,并精确测量中微子的种类。

 

10. 在国际空间站上的阿尔法磁谱仪寻找宇宙中的暗物质和反物质。

 

 

 

人物评价

 

丁肇中小时候在战乱中的中国长大,很喜欢中国历史,因战乱关系他流浪过很多地方。

 

丁肇中为了中国高能物理的发展,经常来中国从事学术交流和参观访问,介绍国际高能物理的发展,努力促进国际物理学界同中国物理学家合作。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实验物理的科研人才。(人民网评)

 

你的实验已经在天上了,希望你常回国来。(时任中国国家主席、中央军委主席、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总书记评)。

 

丁教授从事的反物质、暗物质研究是一个创举,能够揭示宇宙产生的根源,对世界文明、人类发展的贡献非常大,也为华人争光添彩。(黑龙江省委书记王宪魁评)

 

 

特此申明:

 

 

    此文内容及图片都来源网络,版权属原作者

 

 

QQ|关于我们|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1446号|京ICP备15066982号-1 ( 深情的呼唤  

GMT+8, 2024-4-25 22:35 , Processed in 0.039343 second(s), 16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