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情的呼唤

深情的呼唤 首 页 人 文 家 风 查看内容

【纪检人·镜头】老物件小故事 传递向上好家风

2016-3-19 23:52| 发布者: 清风| 查看: 2942| 评论: 0

一件一件带有时代记忆和痕迹的老物品,或许并不精美,或许已不再风光,但仍存在着特殊意义。挖掘这些“老物件”,见证好家风,传递正能量,给人以精神上的滋养,不啻于一笔沉甸甸的财富。

 

外婆的针线篓,让我铭记节俭家风

 

 

 

家风,有时候能在日常生活中影响每个人的心灵,默默地影响着我们。

 

我的外婆是在她98岁时离开我们的。在她的遗物里,我特别留下了针线篓(麻篮)以做纪念。这个针线篓里装满了各种针线头、碎布、纽扣、顶针、锥子、鞋样剪纸……就像是一个沉甸甸“百宝箱”。

 

 

 

小时候,家里没有缝纫机,我们的汗衫,棉衣都是外婆一针一线亲手缝制的。老人家好像无所不能,在挑水买菜洗衣做饭照顾儿孙之余,还做好所有家庭成员一年四季的鞋和棉衣。而且,直到八十多岁,她的很多衣服还都是自己做。时至今日,我仍无法估量老人家一天的工作强度,而且我也不曾记得她曾有过一次关于“累”的抱怨。

 

对生活的勇敢担当成就了外婆面对艰辛的从容,在辛苦的劳作中,她始终保持着一种恬淡,勤劳节俭的好习惯就这么深深地印在我们脑海中,也是后辈们最难忘的。

 

粮票,克勤克俭的票证年代

 

 

 

“珍惜每一粒粮食”是我记事儿以来,奶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。在奶奶家,珍藏着一个旧盒子,里面存放着花花绿绿的粮票。

 

在上世纪50年代末到80、90年代,各种票据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,如需购买米面油,就需要努力工作获得相应的票证,再通过出示这些票证才能换取相应的生活用品,甚至有人后来把粮票形容为“吃饭的护照”。可以说,各种票据的出现、存在以及消失,也是中国改革发展的一个特殊印记。

 

这些粮票的年份上写着1973年,比我的年纪都大得多。经年累月的岁月侵蚀,它们越来越少了。现在,把它们晒出来,是想让知道和不知道的人们珍忆,也让克勤克俭的精神让人们倍加珍视。

 

海鸥相机,承载好学不倦的精神

 

 

 

这台海鸥牌相机在父母的青葱岁月里,是“吃饭的家伙”,见证着了那年代好学不倦、勇于创新的精神。

 

八十年代初,父亲退伍回来,看着家里几间土坯房,一咬牙花了大半退伍金买了这个相机,做起了照相的生意。父亲之前从未接触过相机,根本不懂什么焦距、光圈,周边也没人懂,就去县城买了堆书回来研究,老相册里一堆抽象派相片就是研究成果。

 

 

 

创新不容止步。父亲从书上了解到摄影史上还有种褐色相片比黑白照更古老,在彩照还未普及的年代,褐色无疑比黑白“有范儿”。凭着父亲研究出的褐色照片,我家的移动相馆成了镇上生意最好的。

 

毛泽东选集,三代相传

 

 

 

1985年10月,我父亲加入中国共产党,我祖父就把这两本《毛泽东选集》送给了我父亲。2007年11月,我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我父亲又把这两本《毛泽东选集》送给了我。

 

 

 

把书籍交给我时,父亲说:“我们不是大富之家,没有金山银山传给下一代,我们也不是名门望族或书香世家,没有可以传承你的家谱和家训。从你祖父传到我手上,再经我手留给你的具有纪念意义的就这两本《毛泽东选集》,希望你从中获取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,心怀感恩,用心做事,踏实做人。”

 

奖章和纪念杯,在奉献中闪光

 

 

 

受曾是军人的爷爷的影响,我爸爸大学毕业时响应国家号召特招入伍,成为了一名空军军官。与爷爷不同,作为和平年代的军人,他的战场虽不再是纵马如风,刀矢铿然的传统战场,但依然肩负重任。2008年,爸爸参加了汶川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等一系列任务。

 

爷爷和爸爸,我家的两代军人,共和国国防大军中普通的一员,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忠诚、勇敢、坚韧和奉献,这是作为军人的信念和信仰,这种精神也是我家最宝贵的“传家宝”!(成都市纪委)


QQ|关于我们|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1446号|京ICP备15066982号-1 ( 深情的呼唤  

GMT+8, 2024-4-26 15:51 , Processed in 0.040102 second(s), 16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返回顶部